《人间烟火》精读——序 人生代代无穷已,两种日常达古今

2024年9月30日

摘录

  • 所谓“日常生活”,是由“日常”与“生活”两个词构成。“日常”是指按照常规或者在一般情况下会遭遇、发生的一切,其实,日常与历史记载是“八字不合”的。

  • 就像现代传媒一样,传统的历史记载也倾向于记录那些不同寻常的突发事件和重大转折,比如“崔杼弑其君”,以及大人物的重要言行,比如“唐太宗君臣论治”。

  • 传统历史记载中,如果没有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加持,“日常”是看不见的。“日常”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它与生命同在,却与历史记载求新、求异的传统追求相左。

  • “日常”在历史记载中多有缺失。

  • 当时的记录者之所以忽略了日常,是因为那是家喻户晓的,不认为有说明、记录的必要。可是对现代读者来说,古人的“不言而喻”却早已变得完全陌生——过去是一个外国。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我们这种后发国家追赶型的现代化进程,已经严重割裂了现代与传统。

  • 中文中的“生活”这一概念,泛指一切与饮食起居相关的情况、境遇,也可以指个体生命从生到死的遭遇。“日常生活”是所有日常中最寻常、最普通的。我把日常生活简单地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活的日常”,即所谓“寻常日用”,包括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在“生活的日常”中,我们关心古人物质条件和生活习俗的演变,关注变化的实相与原因

  • 另一种“日常生活”是“生命的日常”,我们关注人的生命轨迹,对同样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古代的人们投注理解与同情。

  • “生命的日常”更多地受到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的限制。在任何时代,无论男女、阶层,平凡而幸福地过一生并非一桩易事。

  • 通过探究“生命的日常”,我们看一看古人如何度过人生,体味生命。

  • 人类日常生活如此高密度地快速变化,只能发生在当代中国这样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后发现代化国家。它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后发者有前例可循,有榜样可学,无须太多创造,只要肯学习;第二,我们肯学习,见贤思齐,有谦卑的态度和开放的心胸,有容德乃大。

  • 传统时期的日常生活,从某些角度看几乎是静止的。

  • 倘若我们以为传统的日常生活就是死水一潭,永恒不变,它又会向我们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服饰、衣冠、起居制度、生命的预期,无一不在变化之中。

  • 人生代代无穷已,两种日常达古今。日常生活的变化静水流深,然而的确存在。透过历史烟尘,我们来观察和体会古人“生活的日常”与“生命的日常”,看变化,也看不变。

  • 无论变与不变,最终都要着落到具体的个人身上。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性别、家庭和时代,唯一能做的只是接纳家庭给予的,并在性别与时代的规定中,努力活出自我。普通个体的生命故事,在传统史学中微不足道,却是最容易打动普通读者心弦的篇章,无他,只因今天的我们也经历着同样的爱欲挣扎,此事古今同。

思考

  • 为何“日常”在历史记载中多有缺失?

  • 生活的日常?

  • 生命的日常?

  • 作者为何要写这样一本书?

AI总结(4o-2024-08-06)

序 人生代代无穷已,两种日常达古今

作者:赵冬梅

主要观点

  • 日常生活与历史记载常常相悖,历史倾向于记录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

  • “日常”在历史中常被忽略,但现代史学开始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 日常生活可以分为“生活的日常”和“生命的日常”。

  • 现代化进程使传统的日常生活变得陌生,需要深入研究。

  • 个人的生命故事虽在传统史学中微不足道,却能引起现代读者的共鸣。

重要细节

  • 传统历史记载偏重于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忽视普通人的日常。

  • 现代史学的进步体现在关注日常生活的研究中。

  • “生活的日常”涉及物质条件和生活习俗的演变。

  • “生命的日常”受到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的影响。

  • 现代化带来了日常生活的快速变化,尤其在中国这样积极进取的国家。

结论

日常生活的变化虽然缓慢但确实存在。通过观察和体会古人的“生活的日常”与“生命的日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变与不变的意义。尽管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背景,努力活出自我仍是人生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