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五个问题丨“春华秋实”2024年第23周

Author: helenshi

Original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_6TZHrKo3_CbA7g6VnBZew

Note: All rights belong to the original author. This post includes brief excerpts for commentary and review. Please read the full article at the source.

Published on 2024-06-22


cover_image

Original helenshi 静静聊吧 2024年06月22日 20:31

Image

图丨夕阳

By丨 Wolfgang Hasselmann

本周“春华秋实”无调仓。

01-五个问题

最近在看一本讲医学 通识的书,提到在病人决策之前,与医生沟通需要充分了解的关键点有五个,分别是: 我真的需要做这个检查、治疗或者手术吗? 大概率的结果是什么? 可能会有什么副作用? 还有其他更简单、更安全的选择吗? 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会怎么样?

医学界一直推广医患共同决策。因为在疾病面前,医生是诊断和治疗的专家,患者是对自己身体,以及经济状况和治疗预期和效果最了解的人,双方如果能保持理性思维,互相信任,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决策失误带来的问题。不过,在医学的不确定性面前,治疗过程是不确定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瞬息万变,决策的核心只能是根据当下的信息、概率和病人意愿,做出最客观的判断,结果本身并不能完全作为决策是否正确的依据。

有没有发现,投资也类似。

投资前也可以问自己这五个问题。 我真的需要做这笔投资吗?大概率的结果是什么?可能会有多大的亏损?还有其他更简单、收益风险比更好的选择吗?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会怎么样?

与投资顾问沟通中,如果能在投资之前了解以上五个关键点,即使并不能保证投资结果不会亏损,但也能让投资过程少很多烦恼。这就如同只要是用科学的方法得出的治疗方案,哪怕结果也可能治不好病,但仍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用于所有与专业人员沟通共同面对不确定性的决策中,比如与设计师沟通装修,比如与老师沟通对孩子的教育模式等。

在第一个问题中,核心是自己对这笔钱的了解,对自己当期和未来现金流的了解。至少区分清楚是长钱还是短钱。

不过,当不赚钱的时间久了,耐心会越来越少,也是事实。

一是心理上原本相信的人,原本相信的事,会在现实的磋磨下发生变化。

二是客观上现实的收入与支出与两三年前的规划发生变化,之前的长钱现在有可能变成了短钱。

02-收缩

而很多事情连续起来看,现实是不仅个人家庭的金融条件在收紧,实际整个市场的金融条件也在收缩的路上持续着。

美联储是全世界的水龙头,当前维持利率高位对其经济的影响明显小于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降息只有在没有预期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这个龙头只会他们自己受不了才会打开。

我们的央行有汇率的KPI要完成,看央行的发言:我们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但同时强化预期引导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今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渐转向,虽然美联储政策转向时点不断推后,但国内外的货币政策周期差趋于收敛,这些有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感觉现阶段我们央行更愿意做的事是,释放空间允许人民币随其他非美货币走弱,以缩小与其他货币的跌幅。

至于财政发力,可以看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截至5月末,去年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项目的开工率,已超过80%。如果回看去年十月会议上说这1万亿的安排是23年使用5000亿,结转24年使用5000亿。如此看,市场可能并不缺钱,而是缺符合开工要求的项目。

现状就是正确的事都是难做的事,容易的事估计都不太正确吧。

投资里比较糟糕的就是原以为做了防护的地方却被突破了,比如这周没想到转债在估值不高的情况下首先向下突破。这三年投资医疗的资金更是痛苦。中证医疗指数回到了18年底的位置,如果这个位置再往前看,是14年7月。大概是15年6月和21年7月这两个峰值的三折到四折。看来老龄化也没给这个长坡厚雪赛道带来什么投资回报,大量的资金进入并没有诞生一家足够护城河的公司,龙头不扛打,现在整体连28倍不到的PE都扛不住。

这就是现实的困境:让人想做一辈子股东的好生意太少,好公司太少。但即使如此,能上市的公司整体质地还是好于社会上所有公司的平均水平。上市公司面临的经营困难与社会上所有公司平均水平比也还是要少一些。这也是有的钱还是可以投入这个市场的根本原因吧。

静静聊吧